與油墨有關的印刷故障

(1)油墨黏度(viscosity)不合適。油墨黏度太低,印刷時容易糊版,同時供水量也必須增加,在傳動中水輥也會將印版滾筒上的油墨粘回,使潤版液起髒。另外,印刷品吸收大量的水分後會產生變形彎曲(Bend),給印後加工(Processing)帶來困難。而且,黏度和內聚力較低的油墨在高速印刷時還會發生離心飛墨現象,如果飛到印版上又被水輥粘回,使潤版液起髒,反過來又會引起糊版。油墨黏度太高,著墨困難,特別是網目調更是印不上去,即使加大墨量效果也不明顯,而且印刷品易發生粘連。
(2)印刷品易掉色。在印刷
瓦楞紙箱(carton)麵紙時要采用高光耐磨(nài mó)油墨,以保證印刷圖案能夠經受得住運輸中頻繁的搬運和摩擦。在調節油墨時不要摻入汽油,因為汽油會溶解或裂解油墨中的內聚交聯物質(material),破壞連結料的鏈狀結構。調墨油也不能加兌太多,否則油墨中的連接料樹脂會被;中淡並與色料脫離,使色料以粉狀懸浮在紙張(paper)表麵,而油脂及其溶解的助劑都被紙張纖維(Fiber)吸收到紙張內部,這樣的印刷品如果直接與瓦楞貼合,在生產(Produce)中容易發生刮痕或掉色現象:如果進行覆膜則會發生起泡、虛浮現象,容易脫膜;如果上光則易掉色和產生刮痕;如果壓光,光油和色料易被鋼帶粘回脫落。
(3)印刷品幹燥太慢。這與調墨有很大關係,在印刷大麵積實地時,如果油墨中的脂類太多,紙張纖維的親脂親油性就會影響助劑的揮發幹燥。而且印刷後的大麵積實地往往還需要上光(varnishing),這對油墨的幹燥更為不利。另外,在高溫幹燥的季節不能過多地使用燥油,可用防黏劑代替部分燥油,並適當增加噴粉量,防止粘連,這可能會給後麵的覆膜工序帶來麻煩,但覆膜時可臨時增加除粉工序。
與紙張有關的印刷故障(fault)
對麵紙的質量要嚴格把關,紙張的強度(strength)、緊度、伸長率、平整度、光澤度。
工業紙管生產廠家製定瓦楞紙箱生產現場管理標準,同時定期檢查考核、現場、機器、設備、原材料、在製品、工位、器具的定置定位情況。白度等指標在進廠時都應進行檢測,並保證符合要求。麵紙的顏色會影響主體色的印刷(Printing)效果,麵紙的塗層均勻(jūn yún)度及壓光平整度對網目調印刷也有很大影響,容易造成平網印刷色調不一致,特別是3~6成的網目調最為敏感。
變形的紙張印刷時會產生皺褶現象,應調節(adjust)車間濕度,使紙張含水量恢複平衡。彎曲(Bend)的紙張輸紙比較困難,應當根據紙張彎曲程度調節鬆紙吹嘴和噴嘴的氣量,適當加大送紙毛輪的力度,保證輸紙良好。在印刷時還要注意麵紙的纖維方向應當垂直於成箱時的瓦楞方向。對於需要印兩遍的產品,印刷後應按時鬆紙,初幹後緊密打包,防止紙張變形而影響套印。
對於掉粉的紙張,可以適當降低(reduce)油墨的黏度(viscosity)或適當減輕印刷壓力(pressure)來彌補,並將圖案文字最少的版麵安排在第一色組,使紙粉、紙毛盡量在印刷第一色時被沾下來,且印刷速度不宜太快,還要勤洗橡皮布。對於有些掉粉、掉毛比較嚴重的紙張,采取印前空壓或預印一層防黏劑(加少量白墨)的辦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,但在材料。能源、時間等方麵的消耗無疑會加大成本,且印後加工中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與印後加工(Processing)有關的問題
對於需要燙印的產品,印刷時定位要準確,否則容易出現燙印移位現象。覆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起泡、起皺。發暗等。印刷品油墨幹燥(drying)不良會使膜起泡,因為油墨中的有機溶劑(性狀:透明、無色的液體)和水分在經熱軋後會汽化逸出,剛好被膜封住,特別是覆膜速度過快時更加明顯。有的麵紙發皺,麵紙不整齊。彎曲(Bend),覆膜時會造成撕紙。起皺。另外,覆膜機矽(silicon)橡膠壓力(pressure)輥(gǔn)的磨損也會引起覆膜起皺。紙張水分大,覆膜後會發暗,對於印金產品,如果紙張水分太大,覆膜後水分更難揮發,會使金墨氧化變黑。
壓光時成品的光亮度主要取決於4個方麵:
一是紙張(paper)的光澤度和平整度;
二是上油量。上油量太少,壓光後的光亮度差,但上油量太多,壓光後印刷品發黃。發暗;
三是光油的幹燥時間。瓦楞紙箱是由麵紙、裏紙、芯紙和加工成波形瓦楞的瓦楞紙通過粘合而成。光油幹燥時間不能太長,否則幹燥後壓光壓不平,或者壓不出光,但光油幹燥時間太短,光油溶劑(性狀:透明、無色的液體)未幹,壓光後會被鋼帶粘花,將印刷(Printing)品揭毛。揭花,壓光後堆放在一起還會粘連:
四是鋼帶的新舊。連雲港紙箱廠作為現代物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承擔著容裝、保護產品、美觀的重要責任。新鋼帶壓光的效果要好於舊鋼帶的壓光效果。